教学·教育

  • 基于“政行企校”四方协同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邹继颖;王丹锋;刘辉;刘雨璇;周志洋;陈文慧;贾晓宇;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基于“政行企校”四方协同视角,系统探讨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研究表明,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保障;行业协会需协调行业标准与教育内容的对接,促进课程融合;企业应深度参与学院建设与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则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四方协同,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育人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5年04期 v.42;No.30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控制框架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思政模糊综合评价

    付莉;付秀伟;马超;刘元超;于军;

    为螺旋式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将控制论思想融入教学评价,以教师课程思政授课大赛评价指标作为实践教学的控制律,有效调整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同时,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为例,构建教学设计和实践“价值观”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课程思政教学课进行定量评价、等级划分,分析对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量化“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有指导性意义,也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4期 v.42;No.30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以吉林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黄秋婷;杨梅;任重远;张仁文;谢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办学实际,对“生物分离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一体三层五维”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5年04期 v.42;No.30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王辰霈;

    高校教育信息化在大数据驱动下呈现出个性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教学优化、学生服务和管理决策等关键环节,系统梳理大数据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模式,提出数据整合、隐私保护、平台建设等核心挑战及应对策略。在分析现有问题基础上,归纳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路径,包括教育内容更新、管理流程重构与组织文化变革。研究认为,高校应构建持续优化的技术体系与协同机制,推动教育质量与治理效能同步提升。

    2025年04期 v.42;No.300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李吉;辛华;

    科研工作是民办高等学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成果的转化,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民办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招生人数也在激增,教育领域正经历一场“洗牌”,民办高校的科研研究水平高低,对于民办高校招生及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须解决,在分析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有问题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2025年04期 v.42;No.300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党建引领高校博士专家助力地方企业发展的探索研究

    陶忠良;杜文婧;

    为推动高校人才“第一资源”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引领以高校为主体组织“百名博士专家进百企”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活动,紧紧围绕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助力构建“464”产业新格局,统筹培育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战略部署,探索进一步激发高校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

    2025年04期 v.42;No.30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

    孙煖;王谦;秦宁;

    探讨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首先阐述了个性化就业指导的背景和价值,指出其在应对就业市场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深入分析了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完善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实践路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42;No.300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张大伟;任璐;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化工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正确地引导学生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因此,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目标应当是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促进个性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

    2025年04期 v.42;No.30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指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转型研究

    宋时佳;曹旭;周利民;

    指向核心素养是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体育+”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将核心素养培养与“体育+”相结合,形成“体育+思政”“体育+数字化”“体育+科技”的方式,全面培养体育人才,为国家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高层次的体育人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转型,有助于强化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为其提质增效,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能力,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均具有推动作用。

    2025年04期 v.42;No.30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松尾芭蕉俳句创作对唐诗宋词的“点化”手法探究——对意象和境界的融合与再造

    齐金玲;

    通过考察松尾芭蕉的经典俳句,从意象的借鉴与融合和境界的领悟与再造两个方面,剖析了其创作实践中对唐诗宋词“隐性”艺术元素的挖掘与超越,以期揭示松尾芭蕉在跨文化创作中的独特贡献。

    2025年04期 v.42;No.300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政治·经济

  • 《共产党宣言》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

    吴凯霖;焦美;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开创现代化,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生产关系的物化、人的独立性丧失,以及不平等的国际关系等现代化弊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任务寄托于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政党身上。从《共产党宣言》视域下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实现了对西方现代的超越,开辟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

    2025年04期 v.42;No.300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刘刚;陈堂隆;

    供应链韧性是国家产业安全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0年制造企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综合测度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其供应链韧性越强。为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强化供应链韧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v.42;No.30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经贸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胡焕;张立巍;

    基于2008—2021年“一带一路”49个国家面板数据发现,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伙伴国贸易伙伴数量的增加会削弱数字经济的促进效应,伙伴国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我国应加强与高数字经济水平国家贸易合作,制定差异化市场策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025年04期 v.42;No.30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党建思政

  •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引领高校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生成的价值、策略与路径

    马超;娄淑华;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引领高校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生成,在价值观培育、文化传承、理论疏导、新型师生关系塑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需要以和谐理念贯穿理论输导全过程,以和谐文化浸润校园建设各领域,以和谐教育对接社会实践多维度,从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等维度着力进行建构,塑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新形态。

    2025年04期 v.42;No.30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践行路径研究

    苏显春;刘树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明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方向。明确了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教师应牢记三个“牢固树立”、做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做好老师要具备四个要素。应用型高校在师德建设中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育人使命;要突出制度建设;建立多方协同的师德监督体系;发挥师德榜样的引领作用。

    2025年04期 v.42;No.30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吉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的路径探索

    崔震;

    “吉化精神”是我国化工行业的精神典范,将“吉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具有必要性。“吉化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之所以可能,在于“吉化精神”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目标相契合。当前,可以通过探索“红色课堂教育”路径、“红色实践教育”路径和“红色宣传教育”路径等形式,实现“吉化精神”与“四史”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5年04期 v.42;No.30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新路径探析

    展鹤;展铭泽;王晨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日趋复杂化,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新时代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应明确工作前提,理解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在寻找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新路径上下功夫;找到适合新时代好青年的工作方法。充分把握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内在矛盾;辅导员要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能力,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概念,高度认识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主体地位,努力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施效果。

    2025年04期 v.42;No.30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